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以煤和石油為代表的傳統化
石能源為人類社會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我國處于快速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階段,能源消費量日益攀升。201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
32.5億噸標準煤,已成為全球第一能源消費大國,其中煤炭、原油和天然氣消費量占比分別為70%,17%和4%,對煤炭和石油的依賴非常嚴重??紤]到我
國人口眾多的現狀,化石能源資源嚴重不足,人均石油儲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煤炭儲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2。能源不足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
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積極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解決方案在我國已經達成廣泛的共識。
浙江省人均一次性能源資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隨著
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能源消費總量逐年增加,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91%以上依靠省外調入和進口。與一次性能源相比,我省具
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在國家將新能源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背景下,我省也結合自身情況,充分發揮各種優勢條件,不斷促進我省以各種可再生能源為
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的規模擴大和深度發展。2010年全省已建成投產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24.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7%。風力發電量4.7億千瓦時,比
上年增長32.0%;全省已建成投產的光伏利用示范項目裝機容量2.9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7倍,累計推廣太陽能熱水器92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
5.5%;全省已建成投產的垃圾焚燒發電機組裝機容量33.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3%,年發電量約20.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5.7%;沼氣用戶
14.4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7240處,年產沼氣1.7億立方米,折合標準煤10.3萬噸。上述數據表明,我省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生產量增長迅速,是能
源生產增量的主力軍;此外,在開發利用新能源的同時,催生了新興產業,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行業已經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可再生能源上網緊密相
關的智能電網也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進步而快速發展。因此,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和地熱能等新能源以及新能源并網技術,對于我省增加能源供
應、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環境、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
“十二五”時期,將在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出的培育
發展新能源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指導下,以“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成果為基礎,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
結合,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并以此為紐帶培養一支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人才隊伍,著力突破一批核心和關鍵技術,掌握一批產業化技術,開發一批具有市場競爭
力的新產品。本專項擬結合浙江省新能源發展現狀,選擇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包括海洋能)、地熱能、氫能和燃料電池、新能源并網發電、蓄能及多
能互補等幾大研究領域進行攻關。通過專項重大、重點項目的實施,到“十二五”時期末,預期達到以下目標:
1.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利用關鍵技術環節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新能源利用關鍵共性技術20項以上,新產品120個以上。專利申報和授權達到100項,其中發明專利60項以上。培養新能源利用技術的研發與管理人才等650名以上。
2.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能源產業,有效增加能源供應,優化能源結構,建設推廣應用示范工程20項,培育重點企業15家,預計實現年新增產值100億元,利稅10億元以上。到2015年,預計全省新能源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
1.大容量風電機組整機與零部件關鍵技術、大型海上風電場工程技術和裝備研制;
2.高效太陽能光伏、光熱利用技術和低能耗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
3.生物質能高效轉化及綜合利用技術;
4.水能高效利用和深度開發技術及海洋能利用技術;
5.地熱能利用技術;
6.氫能及燃料電池關鍵技術
7. 新能源并網關鍵技術;
8. 蓄能、多能互補關鍵技術。
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包括海洋能)、地熱能、氫能、新能源并網和蓄能等領域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重點項目,以解決新能源利用領域中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主要研究領域及攻關方向如下。
1.風能
我省大陸海岸線長,大小島嶼多,風能資源取之不盡,且沿海年平均風速大多在6-7米/秒之間,是開發風能發電資源理想地區,宜重點研究和開發風能發電裝備和風電場技術。
攻關方向:
(1) 風能資源特性的分析與評估,包括風資源特性研究,風電場風功率預測研究,短期功率預報和調度;近海風特性和臺風風況模型研究;
(2) 大容量風電機組整機與零部件關鍵技術,主要包括風電機組整機與零部件設計、制造、實驗和運行等技術;獨立變槳、新型傳動系統、先進控制系統、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等技術;
(3) 大型海上風電場工程技術,包括海上風電場地質勘探與樁基設計及施工技術,海上風電機組運輸與安裝技術,海上輸變電技術等;
(4) 低風速風能利用與分布式風電開發技術。
2.太陽能
針對我省平均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的特點,重點研究和開發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基礎材料、器件、設備和裝置,完善相關測試體系,建立太陽能應用示范基地,快速推廣太陽能在我省的應用。
攻關方向:
(1) 能源與資源節約的多晶硅和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生產新技術;
(2) 多結疊層、薄膜、納米晶、聚光光伏等新型太陽電池制備和應用技術;
(3) 大陽能電池生產線及核心組件的制造技術和裝備國產化;
(4) 規?;柲芄夥l電系統集成和應用示范;
(5) 太陽能集熱熱流高效轉換、傳遞和長效儲熱技術;
(6) 分布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研發與示范;
(7) 太陽能光熱互補技術和智能化建筑光伏一體化系統;
(8) 太陽能應用工程現場檢測體系。
3.生物質能
針對浙江省生物質原料的資源特點以及生物質多樣性、分散性的特點,考慮生物質在進行能源化利用過程中進行綜合利用的需求,重點研究生物質能高效轉化和綜合利用技術。
攻關方向:
(1) 生物質直燃發電核心技術;
(2) 生物質氣化制合成氣及合成液體燃料技術;
(3) 生物質高效液化制生物油及車用燃油技術;
(4) 生物質制取成型燃料、生物炭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技術;
(5) 油料制生物柴油與綜合利用技術;
(6) 微藻生物柴油技術;
(7) 纖維素乙醇制備關鍵技術;
(8) 餐廚廢棄物聯產生物柴油和車用燃氣技術;
(9) 高濃度低能耗沼氣發生技術及沼氣轉化為天然氣技術;
4.水能及海洋能
針對浙江省水能和海洋能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具有一定規模的機電設備制造業,重點研究水能和海洋能高效利用技術。
攻關方向:
(1) 水能安全與高效利用技術;
(2) 水能開發智能控制與優化運行技術;
(3) 海洋能發電利用新技術;
(4) 海洋能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試驗;
(5) 水能和海洋能發電裝備關鍵技術。
5.地熱能
針對浙江地理情況特點和地源熱泵技術的日益成熟,重點研究淺表地熱能利用技術。
攻關方向:
(1) 高效熱泵技術的研制及產業化;
(2) 熱泵技術應用評估指標體系;
(3) 熱泵系統應用及優化技術。
6.氫能及燃料電池
氫能作為一種二次能源具有可儲存、利用過程清潔及作為交通運輸燃料的特點,特別是與燃料電池相結合具有非常廣泛的發展前景。
攻關方向:
(1) 大規模高效氫制備技術;
(2) 氫的儲存及運輸技術;
(3) 先進燃料電池技術;
(4) 基于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千瓦級小型熱電聯產系統的開發與示范。
7. 新能源并網
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兼容分布式新能源并網,并網技術也是目前大規模高效開發利用新能源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環節。
攻關方向:
(1) 分布式新能源并網發電的功率預測、雙向互動及協調控制技術;
(2) 分布式發電與微網控制關鍵技術;
(3) 適應分布式新能源并網發電的韌性(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自適應等能力)配電網及其柔性控制裝備與安全穩定控制技術;
(4) 包括海上(海島)風電、太陽能光伏電、海流能發電、柴油發電機及海島(海水)抽水蓄能(或其他儲能)等在內的海島多種能源互補(包括并網與孤網)發電安全、穩定與優化控制關鍵技術;
(5) 海上(海島)混合能源供電模式與調度關鍵技術等。
8. 蓄能及多能互補
可再生能源具有隨時間變化的特點,通過蓄能及多能互補有望實現平穩供能。
攻關方向:
(1) 海水抽水蓄能及飛輪、液流電池、鋰電池、超級電容等互補儲能及新型動力電池儲能關鍵技術;
(2) 基于水能的太陽能和風能規?;谜{蓄技術;
(3) 海島多能互補利用技術的研究和示范。
我
省區位優勢明顯,傳統能源資源匱乏束縛了我省的經濟發展態勢,通過新能源技術重大科技專項在“十二五”期間的穩步推進實施,將會高效利用我省豐富的新能源
資源,不僅有助于通過新能源產業的實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也有助于改變我省“能源資源小省”的不利情況,實現部分能源的
自給,保障我省經濟的較快增長。本專項的實施,致力于縮小我省和國內外在新能源領域的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同時增加我省企業的創新能力,形成具有本省特色
的核心競爭力,并培育出一批龍頭企業和國際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體系。通過提升發展風電產業,尤其是大容量風電機組整機與
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有助于利用我省長海岸線帶來的豐富風能資源。大力支持發展光伏產業,改變“兩頭小、中間大”的分布格局,做到原料生產、過程加工和
市場培育的整體化提升,將有助于充分利用我省平均日照時間長的優勢。培養發展生物質能利用產業,通過燃燒、氣化、液化等系列技術的攻關,可針對性切合我省
生物質資源豐富但多樣性的特點。水能及海洋能的大力研發,將會使得我省的“海洋大省”實現轉變成“海洋能源資源大省”。另外,結合我省的具體新能源現狀,
還在地熱能、氫能及燃料電池、新能源并網、蓄能及多能互補等其他新能源技術全面落實實施計劃,使得我省新能源利用呈現多方互補、重點突出的良好態勢,將會
積極推動我省“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總戰略的深入實施。
完成新能源技術專項實施目標預算資金8億元,其中項目承擔單位自籌及地方配套6億元,爭取國家資助1億元,省財政擬安排資金1億元。省財政和國家資助經費按省和國家有關經費文件規定??顚S?,用于相關研發活動補助。
本文轉自:閥門網.com